来源:
狗牯脑茶特产网 发布时间:2017-01-29 10:55:30
很多爱茶的朋友喝茶时都有一种“洗茶”的习惯。所谓“洗茶”,也就是将茶叶用水浸泡几秒钟,然后把茶水快速倒掉,可你是否知道洗茶的实质意义是什么呢?
“洗茶”的前世今生:
1.“洗茶”之说源于北宋。在南宋赵汝砺在《北苑别录》中又提出“茶既熟谓茶黄,须淋洗数次,小榨以去其水,又入大榨去其膏”的主张
2.宋人指的“洗茶”,是属于采制过程的范畴,根本不是指现在我们说的泡茶中的那个程序。
3.明代开始流行泡茶,屠隆著《茶说》载:“凡烹茶,先以热汤洗,去尘垢冷气,烹之则美。”许次纾《茶疏》曰:茶叶摘自山麓,“山多浮沙,随风辄下,即着于叶中。烹时不洗去沙土,最能败茶。
洗茶的实质意义:
1.去茶“尘”、黄叶、老梗等。
茶叶上的“尘”,主要是茶叶的茶毫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尘状微粒,并非泥土灰尘.通过洗茶可去除这些,同时挑去一些黄叶、茶梗。
2.浸出内质物,舒展茶叶:
茶汤的滋味,是茶多酚、氨基酸等多种茶叶内质物浸出的结果。注入适当温度的水入壶后,短时间便将壶内的水倒出,使茶叶在水的温润后,舒展开来,呈含苞待放的状况,有利于冲泡第一道茶汤时香气与滋味的展现。
3.祛除茶的起床气:
像是黑茶、普洱这些,只要存放方法适当,可以长期储存,它们的储存,也就是睡眠过程中,存放环境的温度、湿度以及睡眠时间等都会影响茶叶内微生物的衍生。如果把睡梦正酣的它们直接冲泡饮用,尚带起床气的茶,口感怎么会好呢?这个时候,用沸水“醒一醒”茶,唤醒睡眼惺忪的它们,滋味和香气会更好。
4.洗茶会损失什么:
很多朋友认为“洗茶”可以洗去泥尘之类物质,但古人并不知道的是,“洗茶”更会洗掉很多有益的成分。实验表明,茶叶一旦与热水接触,有些内含物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会大量溶解于水。首先浸出的是带有爽味的维生素,带有鲜味的氨基酸和带有刺激味的生物碱。如果洗茶的时间过长,那么倒掉的茶汤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、氨基酸、生物碱等营养物质,更不要说古人“以竹箸夹茶于涤器中,反复涤荡”这样的做法了。
5.不是所有的茶都需要:
日常泡茶时,是否需要润茶,可根据茶叶叶片的老嫩、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、茶叶的揉捻程度、发酵程度以及该茶类主体香气适宜发挥的温度等因素来综合来把握。对于普通茶友来说,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:越不经泡的茶越不需要“洗茶”。什么叫“不经泡”的茶呢?比如原料嫩度高的,如一些绿茶;自然状态或做型程度低的,如白毫银针、花茶等;加工后茶叶体积较细小的,如工夫红茶等。这些茶在泡茶时内含物浸出较快,一般不需要润茶。
6.洗茶应注意什么:
1.洗茶的水温:
润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,可略低于泡茶温度。
2.洗茶的时间:
润茶时,出水要快,浸润时间要尽量短,2~3秒即可。否则,在此过程中还是会损失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,从而影响茶汤质量。
3.洗茶的水量:
润茶时水量一般而言应尽量少,以刚刚没过干茶为宜。
4.洗茶的次数:
润茶次数无须过多,像乌龙茶和原料等级较高的黑茶,一般来说润茶一次即可。
洗茶的实质意义就是这些,洗不洗茶也跟个人的习惯也有关系的。

[返回] [上一页:福鼎白茶厉害了,你可想不到还有这用途] [下一页:新年伊始,狗牯脑茶宣传又有新招了] [回到百科]